糖尿病人能不能吃粽子,其实是他自身的血糖说了算!
【资料图】
端午节到了,飘香的粽子、冒油的咸鸭蛋,家人朋友相聚美食,让人欢喜。但医生提醒:每年端午节前后,前往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人中血糖失控的比例都会升高。
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主打美食,人们似乎很难抵挡得住它的诱惑,甚至总有不少糖友想吃些粽子解解馋。然而一旦没控好量,血糖可能就要遭殃了......
虽说糖友在血糖控制得当的前提下,是可以少量食用粽子的。但怎么吃粽子对血糖影响小呢?其实,注意一些小细节,就能健康吃粽了!
1
吃粽前,看看自己是否满足以下4点:
①空腹血糖低于7.8mmol/L;
②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mmol/L;
③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5%;
④近期血糖保持较为稳定,未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
2
吃粽时,选个头小、油盐少、无添加糖
吃粽时,还可以配绿茶、普洱茶或绿叶蔬菜来解腻消食,也利于血糖的控制。另外,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
小贴士
对于无糖粽,要仔细辨别。目前市场上所谓“无糖食品”,其实只是“未加蔗糖的食品”。而粽子本身的糯米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水解后最终会变成葡萄糖,且黏度高、不易消化。
【注意】吃粽总量要控制。一般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100g的粽子,糖友可吃一个或者大半个,以替代半碗或一碗正餐主食的量,便于控制总热量。切不可作为加餐或零食。
3
吃粽后,测测餐后血糖水平
糖友吃完粽子后,一定要记得监测餐后血糖水平,确保不会因为吃粽子导致血糖发生大的波动。
粽子放凉吃,会对血糖更友好吗?
有糖友提问:“都说米饭放凉了,能增加抗性淀粉,利于餐后血糖的平稳。那么,粽子放凉了或者在冰箱放一夜,是不是也一样呢?”
很多人会觉得只要把淀粉食物放凉了吃,就会有抗性淀粉。其实并不一定如此。
淀粉类食物久置放冷后,一部分淀粉又回到生淀粉的状态,不易被人消化。这个过程被称为“老化回生”,意思是从熟淀粉状态向生淀粉状态倒退了。这些因为老化回生,而不再好消化的淀粉,就属于抗性淀粉的一类,RS3。
但并不是所有淀粉食物冷却后都会有抗性淀粉。冷藏后所产生的RS3,主要是直链淀粉“老化回生”的结果。如果一种食品中不含有或很少含有直链淀粉成分,那么冷藏后产生的RS3就很少。
短粒的糯米几乎不含直链淀粉,因此也不容易回生,所以即便放到第二天吃,产生的RS3也可以忽略。
有研究团队曾做过血糖测定,糯米类食品冷藏24小时后再拿出食用,血糖反应还是一样——非常高!
糯米饭煮后趁热吃,测出GI值是112,已经够高了。但冷藏过夜12小时以后,把糯米饭取出来,暖到室温后再吃,GI值居然高达128!
所以,别指望吃凉粽子就能减少热量摄入!另外,粽子中的糯米放凉后也会增加消化难度,所以粽子最好还是趁热吃。
如果您已经吃了粽子,又害怕餐后血糖过高,不妨试着让身体运动起来。
如果在进食45分钟后运动,即可应对餐后的血糖高峰,辅助平缓血糖上升趋势,减少血糖波动。建议每餐后可运动20~30分钟。
1
控糖操
对于糖友而言,在心肺功能良好的情况下,高强度运动与低强度运动相结合,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相结合,更有助于控制血糖。建议每周规律运动3~5次,总时间不低于150分钟。
2
控糖穴
①然谷穴
然谷穴,是我国古代记载最早的治疗糖尿病的穴位,有深埋精气之说,是升清降浊、平衡水火的首选穴位。然,加上“火”即“燃”,然谷就是消化,经常按按染谷穴,还可以有促进脾胃运化功能,增强消化的作用。
【取穴】然谷穴,在足内侧缘,舟骨粗隆下方,也就是足内踝尖前下方隆起的骨头。
【方法】左手按右脚,右手按左脚。每天晚上洗完脚后,可用大拇指用力点柔此处,直到有明显的酸胀感为止,能起到辅助降糖、消渴的功效。
【小窍门】在按压时,一定要注意慢、深,一下一下的按揉,这样操作透力好,效果更佳。
②地机穴
地机穴也是脾经的穴位,所以健脾控糖的同时,也可以促进脾胃运化、消化吸收。
【取穴】沿着膝关节内侧面往下,找到的凹陷处是阴陵泉穴;地机穴就在阴陵泉下3寸(即横四指的距离)。
【方法】用手指按压地机穴会有明显的酸胀感,按揉手法同样需要慢、深。病症轻微的糖友坚持按揉地机穴,能够健脾降血糖。
健康说
最后,小糖要祝降糖家园的朋友们节日快乐!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保持血糖平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