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文若楠
(资料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据@CCTV国际时讯微博,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当地时间5月4日召开新冠疫情例行季度评估会议。委员会向总干事就当前疫情形势及未来防控提出建议,总干事采纳建议并于5月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0年1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卫组织依照《国际卫生条例》所能发布的最高级别警报。
而在过去一年,新冠核酸检测企业订单量大增,带动业绩暴涨。
以达安基因(002030.SZ)为例。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达安基因实现营收120.50亿元,同比增长57.17%;实现归母净利润54.12亿元,同比增长49.59%。其中,达安基因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的营收达到83.50亿元,是过去3年最高的一次,同比2021年增长70.63%。
达安基因的高增长并非个例。在大规模新冠核酸检测需求的拉动下,多家IVD(体外诊断)企业在2022年都收获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时代财经通过梳理华大基因(300676.SZ)、圣湘生物(688289.SH)、达安基因、东方生物(688298.SH)、硕世生物(688399.SH)、金域医学(603882.SH)、迪安诊断(300244.SZ)、之江生物(688317.SH)、兰卫医学(301060.SZ)、凯普生物(300639.SZ)、明德生物(002932.SZ)共计11家新冠核酸检测相关上市公司的财报发现,2022年,这11家上市公司的营收总额为982.59亿元,归母净利润合计为235.46亿元。
不过,在靓丽的业绩数据背后,隐藏着应收账款高企的风险。据时代财经统计,上述11家上市公司在2022年的应收账款合计高达331.35亿元。
而除了回款问题,摆在新冠检测相关企业面前的更为迫切的问题是,在大规模核酸检测需求退场后,如何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
有企业近80%营收来自新冠业务
大规模核酸检测需求带动了相关试剂生产商的营收,这从产销量数据上就可窥见一斑。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达安基因共生产了约5538万盒生物制品业试剂类(盒)产品,同比增长255.56%;产量走高下,其销量增长更快,2022年销量约为5626万盒,超出当年产量,同比增长幅度达到314.26%。
“市场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及核酸检测仪器、相关耗材的需求持续,公司全力生产,充分保障市场供给。”达安基因在2022年年报中就产销库存数量变化解释称。
新冠业务给硕世生物带来的增长在2022年上半年尤为明显。根据2022年半年报,硕世生物期内营收同比增长188.8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5.71%,“主要系国内多地新冠疫情反复,部分地区新冠核酸检测成为常态,带动公司新冠核酸检测试剂、核酸提取试剂和仪器收入增长所致”。
全年来看,2022年,硕世生物实现营收约为55.35亿元,同比增长94.95%;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为18.28亿元,同比增长53.19%。
同样是在2022年上半年营收获得强劲增长的之江生物,却未能将这种势头保持到最后,毛利率下滑明显。2022年年报显示,之江生物实现营收23.26亿元,同比增长15.23%,归母净利润则为7.60亿元,同比微升0.23%,其体外诊断行业的毛利率相比上年减少10.85个百分点。
对此,之江生物在年报中解释道,“主要系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厂家和原料供应商的产能恢复充分,使得新冠检测产品的供给充足、行业竞争较激烈,再加之全国多地对新冠检测试剂盒实施降价集采,促使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大幅降价所致,同时本期销售实物数量增加较多,成本增加超过收入增加幅度,毛利率下降。”
作为新冠病毒检测的“金标准”,核酸检测带火的不只是上游的检测试剂生产企业,还有下游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ICL)。这在金域医学、迪安诊断和凯普生物的业绩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2022年,迪安诊断的诊断服务总收入为126.74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91.46%,其中新冠核酸检测收入80.39亿元,占当年诊断服务总收入的63.43%。
金域医学与之不相上下,其2022年全年实现营收154.76亿元,同比增长29.58%,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7.53亿元,同比增长24.02%。金域医学并未在年报中披露核酸检测的具体营收数额,但据2022年11月10日公司董秘回复投资者问询时曾提到,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医学诊断服务收入115.50亿元,其中,大规模新冠筛查约31.69亿元。
尽管凯普生物提到由于响应国家多次调低集采供应和降低服务费用,基本维持保本微利的状况,但在超过8亿人次新冠检测服务的规模效应下,公司业绩仍然录得强劲增长。
2022年,凯普生物实现营收55.97亿元,同比增长109.39%;实现归母净利润17.25亿元,同比增长102.48%。
其中,凯普生物的香港检验中心和内地医学检验室在新冠核酸检测服务上分别实现营收16.38亿元、27.4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7.34亿元、1.16亿元。
以此测算,新冠检测服务为凯普生物贡献了约43.87亿元营收,占公司2022年总营收的比例高达78.38%,而8.5亿元归母净利润则占2022年归母净利润总额的49.28%。
应收账款高企,上市公司“纸面富贵”?
不过,和业绩一同攀升的还有应收账款。多家上市公司均在年报中提及回款问题,提示资金风险。
以上述11家上市公司为例,2022年的应收账款合计高达331.35亿元。其中,应收账款数额最高的当属试剂服务龙头迪安诊断和金域医学。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迪安诊断的应收账款数额达到99.56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47.28%;金域医学则累计了70.25亿元的应收账款,同比增长50.58%,占总资产的50.57%。
华大基因、达安基因、凯普生物在2022年的应收账款均超过20亿元,分别为22.06亿元、40.66亿元、27.22亿元,分别占当期总资产比例为15.35%、27.55%、40.43%。
从总资产占比来看,兰卫医学排名首位。截至2022年年末,兰卫医学应收账款达到22.23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59.34%。
“主要系报告期业务快速增长、大筛查核酸检测业务回款期较长所致。”兰卫医学在2022年半年报中解释道。
对于暴增的应收账款,兰卫医学在2022年年报中提到,“公司的客户主要是医疗机构等,信誉度较高,发生违约的风险较低,且公司已根据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计提了坏账准备”,但其也明确表示,“如果公司未能继续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仍将面临应收账款难以收回而发生坏账的风险”。
为了保证回款,兰卫医学建立了应收账款跟踪机制,加大客户审核管理并成立专项小组等,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抗力因素。
据2022年半年报,兰卫医学曾就长沙开福宜雅妇科门诊部17.46万元的应收账款计提了100%的坏账准备,原因是“门诊部已停业,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
金域医学也在2022年半年报中提示,“疫情持续,进一步加剧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和诊所经营不善,可能带来坏账风险”“随着行业试剂贸易和共建业务占比提升,回款天数增加,带来一定资金风险”。
随着新冠防疫措施的优化,大规模核酸检测需求也随之退场,类似达安基因、金域医学、迪安诊断、凯普生物、圣湘生物等在新冠期间业绩获得较大增长的企业,在今年一季度出现了营收的滑坡。。
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企业应该关注的或是,在疫情防控调整后,拿什么拉动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