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今年4月最后一周是世界免疫周,旨在呼吁公众提高自身及家人免疫力,重视疾病预防,树立疫苗接种意识。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如何增强老年人的免疫力?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为此,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主任医师 刘毅在由 科普中国&科商大讲堂 发起的媒体沙龙上进行疫苗科普知识分享,以便提高老年人疾病预防意识。疫苗是如何增强老年人免疫力的?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呈现下降趋势,易患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加之老年人往往患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等基础疾病,常受到慢性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双重威胁。而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经济、有效、简单的手段,可以帮助老年人减少疾病威胁,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疫苗可以识别侵入的细菌或者是病毒,产生 特异性免疫应答 ,而免疫系统有记忆功能,接种以后这一记忆功能是终生的,不管你多少岁,一旦病原体侵入都可以调动我们的免疫功能,通过免疫记忆调动免疫细胞,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刘毅表示,通过接种疫苗这种更加经济和简便的办法可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老年人选择疫苗时,最应关注的是什么?
目前市面上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重组疫苗等等,这些疫苗的区别是什么?患者应该如何选择?对此,刘毅解释道,疫苗的技术路线各有特点。如减毒活疫苗,就是把病原体的毒力减弱,保留了抗原性,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疫苗,但因为减毒活疫苗还存在一定毒力,所以像肿瘤、HIV感染者、系统性红斑狼疮、1型糖尿病等这些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一般情况下不推荐接种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是指把病原体进行灭活,使它的毒力、致病力不存在了,不过接种的针剂比较多。再比如,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如乙肝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这种疫苗技术路线是比较先进的一种,保护效果比较好。 目前老年人可接种疫苗种类越来越多,其中减毒活疫苗不适用于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抑制疾病患者。所以老年人需要结合自身身体状况,疫苗的 适用年龄、接种程序、禁忌症 等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疫苗。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如疫苗的保护效力、持久性等,请咨询专业医学人士。如何看待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刘毅表示:“目前,我国老年人最常接种的疫苗包括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但现在很多老年人对于去哪里接种疫苗、接种什么样的疫苗的认知都不足,因此我们也会应当加大对于老年人预防意识的科学普及和引导,使更多老年人、更多家庭,更多子女认识到老年接种疫苗的重要性。” 对于接种疫苗,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疫苗安不安全。刘毅称,我们国家对于疫苗的上市审核是非常严格的,针对疫苗的安全性也会进行数据观测和收集,大众可以放心接种国家引入的疫苗。接种疫苗后,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比如发热、乏力、注射部位有红肿 等,这些症状通常比较轻微,持续时间较短, 几天内便会消失,绝大多数无需处理 。 接种者需要完成全程免疫剂次的疫苗接种,才能获得充分的免疫力,而不同疫苗全程免疫的剂次数会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全程免疫两剂次的疫苗,在接种第一剂次后仅可提供部分保护,接种第二次才会增加保护程度。 来源:科学大观园新媒体 往期 精彩 回顾 | 世界免疫周|提高中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助力健康老龄化 | 适合老年人的疫苗有哪些?专家支招“巧选择” | 这个神秘的”疤痕“,每个人都有 | 吃烧烤健康指引!看完这篇再去淄博 科技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奉献阅读“科技工作者”
点分享 点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