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和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共同主办的“2023年工业绿色发展传播活动启动仪式暨第一期绿色讲堂”活动在京举行。
活动现场,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一重能”)副总经理彭旭以“清洁能源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为主题,生动讲述了“三一数智化转型助力绿色工业发展”。
当天,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牵头的绿色文化创新协作组织正式成立,彭旭代表三一重能,作为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单位也参加了揭牌仪式。
【资料图】
发展趋势:可再生能源将进一步引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随着‘3060’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呈现‘高积累、高增速’趋势。”彭旭介绍,双碳战略实施以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2.13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 44.3%;目前装机量已超过煤电装机,预期2023年超过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分别达到3.65、3.92、4.14、0.41亿千瓦,其中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合计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8%。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分别占全球新增发电装机市场的35%以上,其中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已连续13年稳居全球首位。
“可再生能源将进一步引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主流方向,能源结构变革推动资产重建,驱动新能源技术突破。”彭旭说,随着新能源技术日益进步,可再生能源发展将进入新阶段。
具体来说,彭旭认为,可以实现四个方面的发展,一是大规模发展,在“十三五”跨越式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提高发电装机占比。二是高质量发展,既大规模开发,也高水平消纳,高品质才能保障电力可靠稳定供应。三是市场化发展,由补贴支撑发展转为平价发展,由政策驱动发展转为市场驱动发展。四是新技术发展,能源装备技术创新成为能源革命的第一生产力,消费竞争也是技术竞争。
在彭旭看来,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保障。
“制造企业借助智能制造新技术实现传统工厂向绿色智造工厂转型势在必行。”彭旭指出,传统工厂存在工艺技术、工装设备落后、定点装配模式、忽视低碳环保等问题,通过变革和转型,将能实现品质最优、成本最佳、交期更快、生产更安全、生产现场更有士气的制造价值提升。
案例分享:三一重能积极助力绿色工厂和零碳园区建设
据介绍,三一重能专业从事风电机组的研发、制造与销售,风电场开发运营,提供风电场代维与技术咨询服务,具备独立进行风电场总承包建设和运营的能力,是全球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现场,彭旭分享了“三一绿色零碳产业转型实践”案例,“在我们韶山叶片零碳园区,通过打造能源数字云平台,实现园区能源监控和分析;建设了风电、光伏和储能站,园区67%用电使用清洁能源。同时,通过建立智慧微网系统,实现发电预测和使用分析;推进电表数据智能应用,实时掌握订单能耗……”
“三一重能的零碳愿景是打造面向服务的零碳数字化生态体系。”彭旭说,公司依托清洁能源和智慧能源管理,积极助力绿色工厂和零碳园区建设。
在打造零碳智慧园区方面,基于“四表”“微网”建设,构建智能能源平台,实现水、电、气、油的自动数据采集和动态监控,建立完善、有效、可靠的能源管理体系,实现园区清洁能源利用,减少能耗,降低成本。
在构建绿色智慧工厂方面,通过能源管理体系对设备工作状态进行调节,依托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建设,实现在精益的同时达成绿色节能的目标,与公司搭建的美丽风光一道,构建三一重能绿色工厂。
为此,三一重能在多个方面作为了探索和实践,例如绿色数智运营基于网络协同和业务在线,实现业务高效协同和数智运营;全周期端到端流程和数据监控,打造三一重能绿色智慧供应链;绿色能源管理,基于四表和设备互联,实现设备能耗的在线采集和监控预警;绿色工厂实践,突破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技术,打造优质高效的零碳智造体系;零碳园区实践,建立园区微电网和能源平台,实现园区智慧能源管理加大研发和投资,积极提升光伏装备研制能力;深耕氢能领域,实现绿电-氢能-终端全生态产业链闭环等。
“通过推动绿色工厂和零碳园区,助力企业实现制造和经营能力全面提升。”彭旭介绍,制造效率和产能大幅增长,推进工厂绿色智能制造体系,减少了转运和生产等待的周期,生产效率提升34.4%;产品质量明显提升,有效避免了生产过程中一些低级质量问题的发生,不合格品率明显降低,质量提升46.2%;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的人数降低,同时减少了能源损耗和资源浪费,成本降低52.2%;设备和人员安全更有保障,有效避免了人员操作的危险,基本杜绝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生产过程更加清洁环保,减少了灰尘和危废对工人的损害,营造更加清洁、环保、安全的生产环境。
展望未来,彭旭表示,三一重能将持续致力于“推动人类高效使用清洁能源”,以清洁能源守护绿水青山,以绿色制造筑造“零碳梦想”。将绿色制造、环境保护、绿色研发、节能减排理念放在首位,持续深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助力生产绿色清洁电力,积极为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和实现“双碳”目标做出贡献。
文/陈尽美